阅读:4655回复:2
老板为何不用他们---3个面试案例揭开招工的“面纱”直击老板用人…
今年宏观形势不好,想来招工应该变得比较容易,但操作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来要求面试的的确多了很多,甚至招工启示帖了一个多月,公司是已经不要招人了,但仍有人主动来公司要求面试,而且还有不少不先打电话询问而直接冲到公司来面试的,这种迫切确实让我们感觉到市场的不景气,但一圈下来发现,人是多了,但可以用的人却不多。
我们公司这次招人就遭遇3类案例: (一)做事不踏实型: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这山看着那山高 来面试的其中有一个,面试答应的很好,第二天来上班,但到了第二天根本没见到人影,只是发了条短信给老板,借口有事云云暂时不能来上班了。按惯例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为不来了,但第三天也没打招呼,突然来公司上班,来就来了,公司也根据面试职位的要求安排了相应的岗位,但之后的工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并不像自己应聘时信誓旦旦所说的服从安排,根本不听分配,摆起了技工架子,说:我是应聘钳工的,这个活不干的“,晕,这外企大公司的标准哦,怎么能干我们这小企业,虽有定位,但小企业机械活,不可能分工那么细的,本来就要求什么都干。这架势吓怕了生产主管,直接汇报老板:“这个人没发用”,结果3天就开了。 (二)没精钢钻要揽瓷器活型:技术经不起检验 现在要招个管生产的全能型人还真不容易,本来公司需要找的管理生产和车间的储备干部。应聘时来了一个钳工,自称经历丰富,面试时自诩啥都会干,车、铣、钻、焊都会,图纸很会看,还干过调度。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人吗? 不过,老王卖瓜肯定不行,总要考察一下,于是老板拿出有点要求的产品图纸,考察他几个方面:1)是否看的懂2)是否懂工艺,因为这是一个车间管理和安排生产的基础素质。 考察的结果:现在的人真敢吹。这个来面试的人,图纸确实是能看懂一些,但工艺水平很差: 例如:要保证液体搅拌机的质量的关键部分是机座同心度的要求,而这个机座的加工工艺流程有讲究:即必须先把毛坯做好焊好,做成一个机座的整体,然后才是进行车加工,方能保证焊接过程可能产生的变形不影响同心度的要求。 但面试的钳工显然不了解这个关键点,他的回答是:先做机座各个零件的精加工,最后再将各个零件组焊成一个整体机座。 这个结果显然和他自己描述的什么都做过熟悉工艺的经历描述不相符,自然没有被录取。懂工艺的人都了解,对于有精度要求的工件的工艺,根本不可能先精加工再做焊接,因为焊接是粗加工,这个过程无疑会造成工件变形,先粗后精,这是保证同心度要求和精度要求的基本工艺知识。 (三)定位不清晰:别人值多少,自己就应该值多少 一个焊工-苏北某市来的,先电话联系说第二天来应聘,结果没来。在常州转了一圈,招呼也没打直接又杀回公司要求面试,啥技能都没亮,开口就说3000元的工作自己嫌低不想干,然后直接问老板:“你能给我多少钱?“老板问他期望值是多少,他马上回答:“我说有啥用,我说要5000、6000的,你能给我吗?” 然后说自己在原单位的待遇是120元一天,这是个不低的待遇了,特别是在苏北某市这样的工资状况。于是老板说:“如果是这样,你根本没必要来常州找工作啊,在自己的老家,待遇也不比常州低,为何要外出打工?” 这一问,这个面试的焊工才道出了实情:“今年形势不好,原单位有时干半天,有时休息,经常没活干,开工严重不足……”这样的架势,这样的职业素质和心态,老板自然也没敢要。 老板心理揭示 面对3种面试的人,老板颇有感触的说: “我们的确需要人,但合适的实在太少了,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小企业,有人来能干活就行了,讲究个啥!其实不然,像这样来面试的员工的心态,没有基本的从业素质,讲的白一点,连点认真做事和勤恳的从业态度都不具备,这样的人干不长,今天来明天走,小企业更不敢要,如果用了到时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抛开我们单位,从宏观来看这个事,现在为啥国内订单少了,其中一点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外资都撤资跑到印度、越南去了,因为除了国家政策外,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还有员工心态和舆论导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想找既轻松有收入高的岗位,而舆论方面没有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单纯要提高员工的待遇,其实,如果招到自己需要的员工,哪个老板不愿出好价呢!” |
|
|
沙发#
发布于:2012-10-07 17:16
***************************************************************************
【反思和讨论】 老板总说找不到有用的人,而员工总是觉得老板抠门,给的待遇不好、福利不好,长期以来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阿里论坛是企业老板和做销售员工经常进出的平台,前段时间在同一天分别看到看的跳蚤论坛版主红铭钨钢《找到金刚钻,再来揽瓷器活 》和本论坛原创写手喜爱智慧的《企业为员工的福利真正做了多少?》,这2个帖其实就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板用人和员工对企业期望的不同心态。 但很多人面试时似乎忽视了这一点,用行业的价格水准来开价,比如:听朋友钳工每月3500,我是钳工,那我应聘开价就应该是3500,殊不知这也许是市场最高价而不是平均水平,而且钳工之间因为技术和经验不同也存在很大区别,有人能拿3500,自己就一定拿3500吗?何况面试之初,都是靠说的,老板还什么都没看到呢! 老板和员工很难说孰是孰非,因为大家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天下其实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员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其实要看能帮老板或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当员工在这个企业或职位超值时,员工就占上风,此时开价就成为可能;反之,老板就占上风,因为可以找到大把的替代者”。无论任何事情,当你谈条件的时候,取决于你手中的筹码,这才是不变的道理,你说呢?! |
|
|
板凳#
发布于:2013-01-09 08:27
|
|
|